重實踐 | 一帶一路實習 | 共享教學資源,用手、用心探究絲路核心區的人地關系 |
發表時間:2023-09-01 閱讀次數:818 發布者:20190235 |
2023年8月27日,在孔翔教授的組織協調下,“一帶一路綜合實習”團隊通過分享新疆師范大學的實習教學資源,繼續在烏魯木齊進行野外考察,用手、用心探究絲路核心區的人地關系和地方優化發展路徑。新疆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副院長葉茂教授以及毛東雷教授、黃佛君副教授參與了實習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段德忠副教授、李春蘭副教授以及教務處黃天翔老師全程參與。
01 石人溝實地考察:觀土尋因,觀石尋蹤 27日一大早,長期從事風沙地貌、風沙氣象等方面的研究毛冬雷教授,在新疆師范大學溫泉校區附近的石人溝地區,指導實習團隊進行了地質地貌等方面的考察。在第一個觀察點,毛老師首先指導同學們觀察了土壤剖面,介紹了石人溝地區土壤剖面的特點及其所承載的地質變遷史。在他的指導下,同學們注意到這一地段自下而上依次為泥巖層、砂巖層和黃土層,各層之間分界較為明顯,其中,泥巖質地松軟,內含石膏晶體,是因氣候干燥析出而成;砂巖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結構穩定,用途廣泛;黃土疏松多孔,并含有鹽堿成分。同學們還在毛教授的指導下,紛紛親手找到了石膏(硫酸鈣)晶體和鹽堿晶體,并向毛老師請教了不少有關礦物和土壤結構特征的問題。在第二個觀察點位,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近距離感受到絲路核心區的黃土特點,學習了這一地區黃土地貌的成因,并通過用手搓等方式,感受了這一地區黃土的物質結構特點。 ![]() 圖1 毛冬雷教授為學生講解土壤剖面及其形成機理
![]() ![]() 圖2 學生們在毛冬雷教授的指引下尋找石膏(硫酸鈣)晶片
![]() 圖3 毛冬雷教授向學生講解石人溝地區黃土堆積機理及其氣候學意義
在第三點位,毛教授重點向同學們講解了石人溝地區植物化石的形成機理,并帶領同學們尋找植物化石。二疊紀末期,天山地帶火山爆發,地殼抬升,海水退卻,陸地出露,直到三疊紀末期,該地區由海變陸,氣候也變得干旱,因此留存了許多旱生植物的化石,這些植物化石經碳化及變質作用,可以轉換為珍貴的煤炭資源,這也是新疆煤炭資源豐富的重要成因。毛教授還由此延伸介紹了陸相、湖相和海相沉積,通過在實地考察中的對比,加深了同學們對地貌變遷的理解。不少同學將發現的植物化石拍照留念、甚至準備帶回,留下一份對絲路核心區滄海桑田變換的記憶。
![]() 圖4 毛冬雷教授向學生講解石人溝地區植物化石形成機理
![]() 圖5 學生們在毛冬雷教授指引下尋找植物化石
考察的第四點位在石人溝水墨天山徒步道區域。雖然因施工原因,實習團隊受阻,但毛老師還是指導同學們在目光所及之處觀察了巖層形態與構造機理,并通過師生互動,幫助大家對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影響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還結合農耕畜牧等人類活動及其聚落等的分布特征及規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之間的緊密聯系。此次野外考察的時間雖不長,但幫助實習團隊對絲路核心區的地質地貌特征和資源形成機理形成了更加具象的認識,不僅重溫了許多自然地理學的知識,更重要的,對新疆這個“地理研究的天然寶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向往。 ![]() 圖6毛冬雷教授向同學們講解石人溝地區巖層褶皺形態與構造機理
![]() 圖7 石人溝水墨天山徒步道區域巖層褶皺形態
02 學術講座:一帶一路中的新疆站位 從石人溝返回,全體師生在新疆師范大學溫泉校區2號教學樓126教室聆聽了新疆師范大學人文地理系主任黃佛君副教授的學術分享,報告題目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新疆地位的解讀與思考”。由于黃老師曾和孔翔老師在人文地理學課上有過互動,同學們并不陌生。黃老師的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黃老師從上古世界的“石頭之路”講起,介紹了一帶一路上早期的經濟走廊,并分析了這種經濟貿易與流動的地理學本質,即地理鄰近性、空間異質性以及自然稟賦和人文稟賦的供需互動。黃老師指出,一帶一路所涉及的中心與外圍之間的動力機制在于交通和貿易兩方面,前者緣于綠洲地區在地理上的分散性和封閉性,后者則緣于綠洲地區的生產單一性和需求多樣性之間的矛盾。第二部分,黃教授重點介紹了歷史上和新時期的絲綢之路,特別強調了東西中心的橫向交流與互動,并重點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提出的“五通”之要求,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在第三部分,黃教授剖析了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位和作用/價值:新疆地處東西中心的邊緣地帶,又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這一特殊區位賦予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與此同時,新疆擁有豐富的自然稟賦和人文資源,有必要結合區域相互作用的相關理論進一步分析探究其優化開發機理。 ![]() 圖8 黃佛君教授為學生們作報告
![]() 圖9 孔翔教授對黃教授講座作精彩總結
報告結束后,實習師生圍繞“新舊絲綢之路的變與不變”、“‘五通’需破解的技術和非技術問題”以及“新疆如何作為”等問題展開了熱烈且討論。主持講座活動的孔翔教授代表實習團隊感謝黃老師的精彩分享,并希望同學們在后續的一帶一路綜合實習中持續思考三個問題。第一,一帶一路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機制是怎樣的,重點要思考這些貿易通道的選址及可持續發展機理;第二,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落實需要怎樣的保障機制,如何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高度思考絲路經濟帶的保障機制;第三,一帶一路倡議給沿線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新疆、甘肅、陜西等地應該怎樣發揮倡議所帶來的機遇取得高質量的發展。
講座前,同學們還感受了新疆師大溫泉校區的景觀設計;講座后,同學們還前往紅山公園考察,結合人文地理學課上所學,深刻感受到這一烏魯木齊市的標志性景觀所承載的人地關系、歷史記憶以及民族團結故事。一天的實習雖然短暫,但的確使同學們在共享兩校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有了更多收獲,也對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影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強的求知欲、探索欲。 |
新聞&通知
-
2023
10.19
- 重實踐 |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港口發展...
-
2023
10.19
- 學思想 | 香港科技大學郁建珍教授應邀來...
-
2023
10.15
- 建新功 | 我院段玉山教授主編的《地圖上...
當前位置: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