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學生黨員從極地發來問候,華東師大師生黨員將科研寫在“地球最南端” ! |
發表時間:2022-03-17 閱讀次數:5162 發布者:20190235 |
日前,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本科生協同育人黨支部與中國南極中山站黨支部,牽手開展“關注國家發展·勇擔強國使命”在線聯學聯建活動。 現場連線的科考隊員中,有一位正是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研二學生李喆。他在南極中山站參加中國第38次南極科考工作。屏幕那端,李喆激動地向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們傳來“地球之極”的問候。 2021年11月5日,李喆作為中國第38次南極科考隊隊員,正式開啟了南極科考之旅。他擔任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冰雪化學、冰雪物理、冰川水文和冰川氣象等開展冰雪環境監測。迄今,他和團隊成員們已在南極開展了130余天極地考察研究工作。 “在達爾克冰川的34天,期間隊員們不僅要完成科考任務,還要自力更生,解決后勤問題。挖雪化水,加油發電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環節,真正體會到了遠離工業文明的感覺?!崩顔凑f。當時南極正值夏天,但夜晚零下十幾攝氏度、二三十米每秒的狂風卻是家常便飯??瓶缄爢T們需要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在控制艙外檢查儀器狀態,并開展各項科研工作?!半m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隊員們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圓滿完成了各項科考任務,順利歸站?!?/p> 經歷了一次次磨練后的李喆從未對“極地精神”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說:“一批又一批的‘南極科考人’以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對極地事業的熱愛,我很有幸參與這項光榮的事業!今后,我會一直以‘極地精神’為激勵,為極地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南極之巔?!?/p> 在南極開展極地考察研究,對人類認識地球系統及氣候變化至關重要。中國南極中山站是我國建筑面積最大、功能設施最為齊全的極地考察站,是東南極考察的中心站、樞紐站和重要保障基地,也是我國開展極地事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展示國家極地綜合實力和極地治理貢獻度的重要窗口。 華東師范大學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科學需求,師生團隊前赴后繼投身極地科學考察研究工作,為極地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了師大青年學者力量。 目前,地理科學學院已有3位師生黨員先后6次前往南極。 地理科學學院史貴濤教授,就是一名有著豐富南極科考經驗的“老將”。他在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均開展過科學考察活動,在南極工作和生活累計時間2年多。 其中,2012至2013年他帶隊完成了中國Dome A深冰芯鉆探系統安裝調試,打下了中國南極深冰芯第一鉆,為中國南極深冰芯科學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2015—2016年作為深冰芯現場工作負責人,創造了中國南極冰芯鉆探單季進尺記錄; 他帶領極地環境研究團隊在極地雪冰現代環境過程、變化和機理以及冰芯氣候記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為認識極地氣候環境變化提供了新的證據。 近年來,南極科考的新生力量不斷涌現。 2020年,地理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王丹赫作為華東師大第一位赴南極內陸科考的學生,將師大學子的科研熱情揮灑在南極內陸。通過對南極中山站附近區域雪冰等環境進行的系統調查研究,王丹赫發現,人類活動對極地局地環境中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但源于南半球中低緯度長距離的大氣傳輸可能是一個重要來源。這一科研發現為認識極地環境變化帶來了新的思路。 這次,李喆又接過接力棒,踏上了南極科考的征途。隨著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中山站度夏科考任務的順利完成,科考隊員們又投入了中山站越冬考察工作。 據悉,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本科生協同育人黨支部是第三批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跋Mp方以黨支部為陣地,繼續加強高??蒲辛α颗c中國南極中山站的合作交流,也期待華東師大青年學者們在極地研究中有更多新的突破,為國家極地科研事業貢獻更大力量?!钡乩砜茖W學院黨委書記段玉山教授說。 |
新聞&通知
-
2023
10.19
- 重實踐 |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港口發展...
-
2023
10.19
- 學思想 | 香港科技大學郁建珍教授應邀來...
-
2023
10.15
- 建新功 | 我院段玉山教授主編的《地圖上...
當前位置:首頁